扫一扫
关注我们
粮
食
安
全
基本内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中提出三阶段目标:到2020年,全国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那么,什么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须的足够食品[1]。按照上述说法,国家粮食安全包括以下基本内涵:①满足数量供给,确保粮食总量能够满足全国所有人的需要;②具备购买能力,确保一个国家所有人在任何时候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基本粮食,即粮食价格要能够保证所有人都买得起;③满足质量需求,确保人们获得优质、安全无污染又富有营养的粮食;④满足膳食需要及喜好,人们获得的粮食不仅要满足吃饱,而且要满足其积极、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和食物喜好,这也是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粮食安全从传统的耕地保护、数量供给扩展到食物安全、营养安全,粮食获取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粮食贸易适度依存,这也体现粮食安全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基础”,具有“四位一体”的特征即产品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贸易安全[2]。
粮
食
安
全
重要性及挑战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总战略。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都带来巨大冲击,也给国际秩序带来一系列深远影响。以农产品贸易为例,疫情发生之初,多个粮食生产大国宣布限制粮食出口、加大本国粮食储备,尽管一些国家随后又解除了限制,但是对我们的触动和思考是深远的[3]。“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在大灾大疫面前,生存利益大于天,对任何国家来说,粮食都是极端重要的生存利益。我国一直十分重视粮食生产问题,2020年以后更加重视粮食安全问题。2022年,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升级,国家重视程度再次提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等更是多方面反复提及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饭碗中主要装中国人的粮”。
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疫情灾情叠加影响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这充分表明,国家粮食安全经受住了考验,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也需认识到风险与挑战并存。农业资源偏紧、粮食生产方式转变、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粮食进口量居高不下、增产边际成本增加、环境因素制约加剧、供求矛盾突出等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存储还存在库存粮多、库存设施水平不高、收储方式不精细等短板。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而言,未来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仍将存在。为此,我们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树立科学的粮食安全观,增强高效协同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
食
安
全
实现路径
新时期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总战略背景下,从产品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贸易安全多元目标下保障粮食安全,需要从国家战略、社会个人及保障措施三方面厘清粮食安全的实现路径。
粮食安全实现路径框架
种在哪—藏粮于地[4]。一是要保证耕地数量,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建立健全耕地数量、种粮情况监测预警及评价通报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二是要保证耕地质量,农田必须是良田,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建设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提高稳产增产能力。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挖掘潜力新增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5]。
怎么种—藏粮于技[4]。坚持科技兴农,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一是依靠新型要素,特别是技术、信息和管理,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耕作栽培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二是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在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生物育种产业化等方面下苦功、务实功,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谁来种—藏粮于民。一是要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5]。二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之风,坚决杜绝粮食浪费,粮食安全,人人有责,集全社会之力,共筑粮食安全堤坝。
如何推—藏粮于企。一是加强企业培育,促进品种、品牌、品质三提升,完善仓储物流,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6],全方位多用途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需求。三是促进产业稳定发展,打好农产品贸易这张牌,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7]。
怎么保—藏粮于策。要保证粮食安全,必须要突出政策保障,保持粮食惠农补贴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是突出普惠性,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项惠农资金,持续增大补贴力度,不断提高种粮比较效益。二是突出重点,拿出专项资金,补齐短板,在仓储物流、生产设施、种粮培育等方面加大投入,培育农业技术带头人,形成全周期、全方位的财政政策投入体系,提供智力支撑和财力保障。
谁负责—藏粮于责。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围绕粮食安全,该有的责任必须扛起来。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8],加强绩效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建立起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运行有序责任体系。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只有用好“粮”策,守护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就会更足,奋进新征程的步履就会更加坚实。
参考
[1]转引自龙方: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黎东升,曾靖.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05):42-47+110。
[3]农民日报评论员:粮食安全大于天—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吉林考察关于粮食问题重要讲话精神,2020-07-27。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地阐述了这一战略的主要举措。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2022年2月22日。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2017年9月28日。
[7]人民网:真抓实干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2021-01-11。
[8]人民网评:五个维度理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03-07。
中源规划发展研究院
2022年8月26日
【免责声明】本网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本网更正、删除;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供稿 | 赵玉